文章摘要:吴茱萸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《伤寒论》,收录于《古代经典名方目录(第一批)》,全方由吴茱萸、人参、生姜、大枣4味药组成,具有温中补虚、散寒降逆之功。该文通过数据挖掘,分析归纳吴茱萸汤现代临床研究文献,为明确吴茱萸汤的“病-症-方-药”内在关系及其现代临床适应症、临床参考用量提供依据。全文以“吴茱萸汤”为关键词,搜集了2000~2020年中国知网、维普、万方数据库中出现的253例完整病例,涉及中药处方292首。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病案数据库,对其现代临床应用主证范围进行了统计分析,并对其辨证特点、发病规律、用药规律等进行总结。结果发现,吴茱萸汤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广泛,主要治疗头痛、眩晕、呕吐、泄泻、痛经、恶阻等病证;症状以“虚、寒、逆”为主,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、头痛、神疲乏力、手足厥冷、纳差、面色晦暗、眩晕、恶风寒、腹痛、大便溏泄、腹胀、寐差以及舌淡苔白、脉沉弦细等;发病主要集中在女性及中年人群;用药大多随症加减,原方药物剂量以吴茱萸6~15 g,生姜10~15 g,党参10~15 g或人参9~12 g,大枣4~6枚为常见,加味按频次高低依次为半夏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川芎等。
文章关键词:
项目基金:《中华神经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hsjkzz.cn/qikandaodu/2021/1208/502.html
中华神经科杂志投稿 |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| 中华神经科杂志版面费 | 中华神经科杂志论文发表 | 中华神经科杂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华神经科杂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